新华网举办“溯源中国”区块链晚会:科技+文化双轮驱动,带你扫码见真相!
2025年8月1日,一场兼具科技感与烟火气的创新盛会在哈尔滨太阳岛年会现场上演——新华网“溯源中国·网络推真晚会(第一季)”隆重举行。这不仅是一台晚会,更是一次区块链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公开实验。
当区块链不再只属于程序员,而成为百姓手中“扫码可见”的信任工具,当“清徐食醋”和“白桦树汁”从农田走向链上,从土味走向数智舞台,中国文化+科技+数字经济的组合拳,正在悄然改变我们对商品与信任的认知。
区块链如何为“清徐食醋”背书?
晚会的亮点之一,就是借助新华网“溯源中国”区块链平台,现场展示了诸如清徐食醋、白桦树汁、五常大米、阳澄湖大闸蟹等农产品的链上溯源全过程。你只需用手机扫码商品包装上的二维码,立刻就能查看:
该产品从哪块地里种出来;
哪家质检机构何时检测过;
物流是否冷链运输;
是否符合绿色标准认证……
这一切信息,均由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上链,确保数据不可篡改、全链留痕、永久可信。这意味着:产品身份有“链上身份证”,而不是“商家自己说”。
你扫码看到的不仅是溯源信息,更是一个透明的“信任经济体系”。
“科技+文化”:苗族剪纸遇上五弦琵琶,国潮也能链上飘香
别以为这只是个科技秀!作为一场强调“科技+文化融合”的推真晚会,新华网可没忘记弘扬咱们的传统韵味。
节目表演中,观众不仅欣赏到了苗族剪纸的非遗技艺,还沉浸在五弦琵琶演奏带来的东方旋律之中。舞台上,剪纸大师用细腻技艺剪出清徐酿醋图腾,琵琶艺人则以“科技链音”演绎一曲《链上江南》。
这些文化元素并不是“凑数”,而是与区块链共同构建的“产品文化背书机制”。比如,白桦树汁品牌就与赫哲族图腾结合,形成了“链上文化标签”,让消费者不仅买到健康,也感受到文化认同与身份归属。
区块链,不止是技术,更是你的“消费参谋”
你知道吗?在“溯源中国”平台上,已有超过3000+农产品、文创品牌、特色地标食品实现上链存证。不止清徐食醋、阳澄湖大闸蟹,还有云南咖啡、贵州刺梨汁、河南钧瓷、江西陶瓷……
这背后靠的正是区块链+物联网+AI识别技术,帮助企业对每一批次、每一件商品都生成独立溯源信息,让消费者在扫码一刻就能“一眼识真假”。
更重要的是,这些链上数据是开放、可查、不可删的,也正因如此,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开始信赖中国农文旅产品。这场晚会,也成为“让世界看见可信中国”的窗口。
为什么这场晚会值得记住?
首次将区块链+非遗文化搬上大型晚会舞台
实现了“扫码即链上查真”的消费场景实测演示
构建“科技+文化+诚信”的新消费教育模式
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、全民可感知
小结:一场“链上晚会”,一场关于信任的未来对话
2025年的这场“溯源中国”区块链晚会,并不是单纯的炫技秀,而是对“区块链能为普通人做什么”这个问题的真诚回答。
它让消费者用手机扫码,亲眼见证数据的透明与真实;
它让中国文化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机;
它让我们相信:科技不仅高冷,也可以烟火;区块链不仅加密,也可以赋美。
在“信任稀缺”的时代,这或许是最暖的技术表达。